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開放近用資訊 08/3/4 筆記

學術論文公開取閱之精神(The Access Principle)
John Willinsky著 /王秀華譯
緒言、第壹章

緒言

  • 位於奈若比(Nairobi)的肯亞醫學研究院(KEMRI)僅能訂閱五種醫學期刊,且竟不含研究院主要研究課題----各種熱帶疾病----之領銜期刊,研究文獻十分匱乏。
  • 2001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設法說服全球六大期刊出版商,给予開發中國家「任憑取閱」其醫學期刊電子版的權利。
    1. HINARI (the Health InterNetwork Access to Research Initiative) (取閱研究創新資訊之國際醫學網絡)。沒有通用於所有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
    2. AGORA (Access to Global Online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3. OARE (Online Access to Research in the Enviroment)

問題:HINARI和開發近用有何差別?

  • 「取閱之道」:最理想的即為能讓所有有興趣者及所有可因而獲益者皆得而聞知。
  • 「任憑取閱」並不等於免費取閱,但免費為open access的基礎。兩個主要的問題是1.期刊定價持續上漲。2.需數位化加上網際網路的配合。
  • 公共智財計畫(Public Knowledge Project, PKP)—出刊有關軟體(publishing software)之開發,主件為開放期刊系統(Open Journal Systems, OJS),開放會議系統(Open Conference Systems, OCS)。

壹‧開場白

  • 2003年可謂『任憑取閱運動』之劃時代年份,乃因(Nature)、(Science)、(The Scientist)及(Wall Street Journal)等全球知名期刊,都將其年度最佳科學論文列為眾人可任憑取閱者。
  • 美國政府開始關切以人民稅款進行醫學研究所得結果之認憑取閱的程度。於2007年12月26日通過確保受到國家補助之研究皆能任憑取閱。
  • Nature期刊曾發布題為(科學出版物---free for all),但目前大多還是使用open取代free,因free所含的雙關意義包含自由、免費。
  • (a right to know)和(a right to be known),乃成為知識產業之主要驅動力。
  • 法牧思(Harold Varmus)曾於英國下議院發言,說明認憑取閱之緣由,更是期望每一位阮囊羞澀之年輕學子能一如富加子弟般滿足其渴望學習之好奇心。
  • 知識工業(knowledges industries)觀念之經濟學先驅-----馬赫祿(Fritz Machlup),將「知識」定位為近乎完美的公共財。
  • 緬思珍(Jane Mansbidge---政治學者)曾描述「One can do well by doing good.」要做得好需朝正確的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