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開放近用資訊 08/3/11 筆記

第二章 14-31頁

同儕評閱(peer-review)對於學術期刊是重要的。

1980年至2000年間,研究所所獲得補助成長超過一倍,而教職與學生人數成長不到20%,期刊數量大增與豐富的研究經費有很大關係。至今學術期刊數量約5萬種。

《哈佛商務評議》於1982年首先刊印電子版期刊。於短短20年內至少有2萬種期刊更為網路版。

2004年12月14日google宣佈,十年內將完成一千五百萬書冊掃描上架,至今已從5個單位擴大到12個單位參與這項活動,為學術性書籍之網路版展開不同的面貌。

Google之出版品(google print)現為google books。

出版業只重視知識的資本化(knowledge capitalzation),已致期刊定價高漲,遠超過通膨率,結果造成大學圖書館經費不足負擔。而出版商使用新策略與各圖書館訂立「包裹式」合約,約定圖書館不得取消同一包裹中的任一期刊。此舉讓大出版商得以掌控,不好的期刊得以出售,且更能夠不斷抬高訂價。造成連續出版品的危機(serials crisis)。

經濟學家薄思壯(Theodore C. Bergstrom, 2001)指出,至1980年時,120種期刊中,有半數為謀商利而印刊,2000年有300種經濟期刊,67%為大出版商之傑作。大出版商興辦或取得新期刊遠比非營利團體者迅速。

薄思壯也發現,以營利為目的刊印之期刊,平均年訂費1660美元,非營利出刊者,平均訂費每年180美元。差異高達9倍。另一個發現是,期刊之訂費與其論文品質幾無關連。

期刊價格高漲與研究者之虛榮感也有關。殊不知,任憑取閱的電子版科學論文,印數次數為印刷版相近論文的4.5倍。

目前的天文學資料檔可完全分享,可隨意取閱arXiv.org電子版文獻中之資料而無任何費用。

聲譽響亮之北美各大研究圖書館,亦無法跟得上學術印刷業及其價位之成長,其他各大學,尤其在開發中國家者又將如何?於2003年美國幾家著名大學公開拒絕價格過高的期刊。

目前,可任憑取閱期刊僅及市場期刊數之3-5%。

推動任憑取閱可協助教師與學生獲閱此一文獻;幫助拓展該文獻在用語或取閱方法上之西化;亦可將其他學門傳統導入研究文獻中。

沒有留言: